计算经过时间的三种方法如下:
一、计算同一天经过的时间
同一天经过的时间就是指题目中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00:00到24:00。解决此类型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法,即计算同一天经过的时间等于其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1、例题:
据调查,某游乐场周一到周五的营业时间是早上9:00到晚上20:00,而在周末,即周六与周日的话会把营业的时间调整为早上8:30到晚上21:00。那么这个游乐场周末每天营业多长时间?
2、解题思路:
需要在题目中进行辨别,找到所需要的数量关系,即在题目中,所需要的关键词是:“周六与周日的话会把营业的时间调整为早上8:30到晚上21:00”,那么所需要求的时间就是二者之间的差。
步骤:
(1)公式计算: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即21:00-8:30=12:30(小时)。
(2)提示:在计算21:00-8:30的时候,可以先用21-8=13,再从13小时里拿出1小时,即剩下:13-1=12小时。用拿出来的1小时-30分钟就可以得到30分钟。总的加在一起就是12小时30分钟。
二、计算不是同一天的经过的时刻
即题目中给出的时间超出了00:00到24:00的时间范围。解决此类型的方法是可以通过分段法,把时间进行分别计算,最后再进行相加,从而求出结果。
1、例题:
小红由于学习放假,所以在9月25日21:10分从家出发,去海岛旅游,在9月28日17:37回到家。请你帮小红算一算:她去旅游了多长时间。
2、解题思路:
由于每天是24小时,所以可以先分别计算每天旅游的时间,然后进行相加。
3、解题步骤:
(1)25日旅游时间:24时-21时10分=2小时50分
(2)26日旅游时间:一整天24个小时。
(3)27日旅游时间:一整天24个小时。
(4)28号旅游时间:17小时37分。
(5)一共旅行的时间为:2:50+24+24+17:37=68:27(小时)
三、计算某天是星期几
计算某天是星期几,即需要时间的循环。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除余法,可以把涉及的时间进行分析后,进行除法计算,如果能够被整除那就能是星期的循环;如果不能被整除,则剩下的余数为几,就从那天开始往后数几。
1、例题:
小明弟弟的生日是2011年6月1日,那天是星期三。那么请你帮他算一算,2011年的6月30日是星期几?
2、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可以得知是计算某天是星期几的题。那么就需要在题目中找到所需要的数量,即“2011年6月1日,那天是星期三”,再找到题目所求,即“2011年的6月30日”,然后按照除余法进行计算。
3、解题步骤:
(1)6月1日是星期三。其中每过一个7天就循环回到星期三。
(2)1号到30号之间间隔了29天,所以29÷7=4余1。
(3)通过“4余1”可以知道星期三重复了4次,余数为1。
(4)即最终答案是比最后一次重复还多一天,也就是星期三多一天,为星期四。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如下:
1、劳动生产总值=(本年应发职工薪酬总额+本年计提折旧总额)+(本年营业利润+本年政府补贴-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投资收益)+(本年应交税费总额-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储备粮油差价款本年应补数-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本年应补数-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款)。
2、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的角度计算生产总值的方法。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
3、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要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生产总值的方法。它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4项之和。
4、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说明:直(接)算法的数值越大,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逆算法结果越小,说明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它包括劳动者报酬(在成本支出中的工资所得、职工福利、社保、公积金及其他费用中个人报酬的部分)、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增值税、主营业务及其管理税费,扣除国家对企业的部分生产补贴)、营业盈余(利润及补贴收入等)四项。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劳动生产总值=(本年应发职工薪酬总额+本年计提折旧总额)+(本年营业利润+本年政府补贴-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投资收益)+(本年应交税费总额-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储备粮油差价款本年应补数-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本年应补数-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款)。
本文来自作者[寄荷]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2442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寄荷”
本文概览:计算经过时间的三种方法如下:一、计算同一天经过的时间同一天经过的时间就是指题目中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00:00到24:00。解决此类型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法,即计算同一天经过的时间等...
文章不错《计算经过时间的三种方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