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百病的由来与发展

点燃起来,大家围着烤火,便是“烤百病”了。“烤百病”取“用火一烤,百病不生”之意,在自家门前烤罢后,还要到邻居家的火堆上去烤。按老人们的说法,烤到百家以上会更加灵验。于是,人们会走了一家又一家,并取“百”的谐音,一般转到八家之上,有时候竟能转遍大半个村子。

“烤百病”时也有讲究,身前身后脑袋腿脚都要烤到,让病魔无处躲藏。有的孩子太小没起床,老人们也会把他们的衣裤拿出来烤,或者提壶水搁在火堆上,让孩子用里面的水洗脸,祈盼着他们无病无灾,茁壮成长。

大家尽情的围着火堆说笑打闹,解开衣扣让火烤烤掩藏了一冬的身体。红红火火的光照红了脸膛,照亮了眼神,照亮了心情;红红火火驱走了黑暗、驱走了病邪、驱走了不快!

烤百病又称什么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正月十五,但多在正月十六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又称走桥,江南苏州一带称为“走三桥”。

江南水乡乌镇在正月十五有走桥健身、祈福的习俗。元宵节晚上,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远远望去,煞是壮观。走桥必须走过至少10座桥,忌走回头桥,所以开始走时心中必须得有个计划。

关于走百病的习俗,其他典籍也有记载。

在现在的天津,还保留着走百病的习俗。因为是在农历正月十六进行,当地称作“溜百病”。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走百病这一元宵节习俗,显示出了人们祈求平安健康的最基本的生存愿望。

“走百病”,又称“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走百病”是明清以来的习俗,有的在正月十五,大多在正月十六进行。

所谓走百病,属于古代元宵(或正月十六夜)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明清时尤为盛行。清康熙《大兴县志》载:“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汉族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曰:‘走百病’。”

走百病时兼迎喜神爷,所以要向喜神爷来的方向走。寓意着新的一年百病皆除,使人健康长寿。

本文来自作者[诗涵]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21962.html

(16)
诗涵的头像诗涵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诗涵的头像
    诗涵 2025年08月30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诗涵”

  • 诗涵
    诗涵 2025年08月30日

    本文概览:点燃起来,大家围着烤火,便是“烤百病”了。“烤百病”取“用火一烤,百病不生”之意,在自家门前烤罢后,还要到邻居家的火堆上去烤。按老人们的说法,烤到百家以上会更加灵验。于是,人们...

  • 诗涵
    用户083004 2025年08月30日

    文章不错《烤百病的由来与发展》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