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战役的双方伤亡及历史影响

华沙战役的双方伤亡及历史影响

华沙战役,波苏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又称之为维斯瓦河的奇迹,发生时间是在1920年8月13日-1920年8月25日。主要指挥官是图哈切夫斯基、约瑟夫·毕苏斯基,最终结果波兰获胜。

苏俄在1920年反击波兰人发动的“基辅行动”,波军从基辅一直败退至首都华沙外围。

谢苗·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1920年6月初突破了波军战线, 导致波军在东面的前线全面崩溃。7月4日,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从白俄罗斯的别列津纳河大举反攻,逼使波军后退。7月19日,红军占领格罗德诺,到了8月1日已到达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

到了8月初,波军的败退变得较有组织。毕苏斯基最初打算守住布格河及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可是那些地方相继失守,原来的计划变得不可能。?

8月5至6日的晚间,毕氏在华沙构思了另一个方案,波军在第一阶段撤过维斯瓦河,据守华沙及Wieprz河的桥头堡。大约四分之一可动用的师在南面集结,预备一个战略性反攻。毕氏的计划要求第一及第二军团抵挡苏军从东面的正面攻击,不惜任何代价坚守他们的战壕阵地。

同时,西科尔斯基的第五军团负责防守在莫德林要塞附近的北面地区,如果情况变得许可,就从华沙后面反击,把试图从该方向包抄华沙的苏军切断,并突破敌军战线,打击苏俄西北方面军的后方。第五军团的另外5个师负责在北面保卫华沙。Franciszek Latinik的第一军团防守华沙本身,而Boles?aw Roja的第二军团负责防守从Góra Kalwaria至D?blin的维斯瓦河线。

最重要的任务交由一支约2万人的后备军(又称攻击兵团)负责,它由毕苏斯基亲自指挥,刚从南部前线抽调久经沙场、最有战意的波军组成。它有第三及第四军团支援。攻击兵团的任务是从华沙南面的维斯瓦河-Wieprz河三角地区向北发动快速反攻,利用苏俄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中间的弱点打开缺口。此举可切断西方面军的后援及使它的移动变得混乱。最后攻击兵团会进至东普鲁士边界,苏军的进攻部队就会处于包围圈中。

虽然这个计划是根据由波兰情报人员及被截听到的苏军无线电通讯所提供的尚算可靠资料制订, 许多高级军官及军事专家却认为该计划是“行外人所为”,很快指出毕苏斯基缺乏正规的军事教育。许多波军部队在预定反攻日期前一星期仍在距离预定集结位置多达100至150英哩的地方作战,部队移动路线离红军不远,只要红军来一个强力推进,波军的反攻计划就会被打乱,波军整条战线也会动摇。

虽然有一份计划复本意外地落入苏方手上,可是苏方认为那是波军在虚张声势,不予理会。 苏方在数日后便为此错误付出沉重代价。

图哈切夫斯基计划渡过维斯瓦河并包围华沙,然后从西北面攻城。他手上有24师的兵力,意图仿效俄军将领Ivan Paskievich在1831年的“十一月起义”中采用的方法去占领华沙。 此举也可使波军无法得到从但泽港输入的武器及其它物资。

图氏计划的主要弱点是他的南翼兵力薄弱,只能倚赖平斯克沼泽和兵力不强的Mozyr兵团,而苏俄西南方面军的主力正在进行利沃夫战役。

这时苏军继续前进,Gay Dimitrievich Gay的骑兵军与第四集团军渡过弗克拉河,直指W?oc?awek,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则向莫德林要塞推进,而第十六集团军则直接向华沙前进。

苏俄在8月12日对华沙发动最后进攻,毕苏斯基被逼把预定反攻日期提前一日。

这场战役的第一阶段在8月13日开始。红军进攻Praga桥头堡,Radzymin在激战中数次易手。除英国和梵蒂冈大使外,各国外交官员匆匆撤离华沙。 8月14日,Radzymin失守,波兰第五军团的战线被突破。第五军团正在与苏俄的第三、第四和第十五集团军作战,波兰连忙调兵增援莫德林一带。

同时间,波兰第一军团以6个师挡下了红军向华沙的直接攻势。Radzymin的争夺战逼使波军的北部战线司令Józef Haller把第五军团的反攻时间提早。

毕苏斯基正忙于写好他的反攻计划,并决定亲自监督反攻。他在8月13至15日间巡视在华沙南面约100公里的Pu?awy附近集结的第四军团各单位,试图鼓起部队士气。后勤简直是一塌糊涂,波军的武器来自多个国家,而且各自使用不同的弹药。毕苏斯基记得:“在第21师,几乎一半的士兵在我面前赤足列队行进。”不过就在3日之内,毕氏终于鼓起了部队士气,激发他们尽最大努力战斗。

红军第27步兵师终于进至Izabelin村,离华沙仅13公里。这是红军开战以来最接近华沙的时刻,可是形势即将逆转。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一切按自己计划进行,实际已跌进毕苏斯基的圈套。北面的苏军越过维斯瓦河后,正在进入一个波军兵力薄弱的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图氏在华沙南面只部署少量兵力去据守连接西北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的中间地区,防守该区的莫齐尔兵团只有8千人。另外,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利沃夫受阻。

苏俄最高指挥当局在图氏的坚持下,曾下令第一骑兵集团军向北面的华沙进发,可是布琼尼没有遵从,因为西南方面军司令耶格罗夫与图哈切夫斯基不和。 西南方面军政委斯大林的政治把戏更是火上加油,促使布琼尼及耶格罗夫违抗命令。 追求个人功绩的斯大林只顾夺取重要工业城市利沃夫,结果布琼尼的部队没有转向华沙前进。

波兰第五军团在8月14日反攻,越过弗克拉河。它面对数量上及技术上占优的苏俄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在8月15日,苏军朝华沙及莫德林的推进被阻止,同日波军夺回Radzymin,士气大振。

从那时起,西科尔斯基的波兰第五军团以闪电般的行动把强弩之末的苏军逐离华沙。西科尔斯基的部队在坦克、装甲车及配置火炮的两列装甲火车的支援下,以一天30公里的速度前进,把苏军在北方的包抄攻势瓦解。

8月16日,由毕苏斯基指挥的后备军从Wieprz河向北出击。它面对的是兵力薄弱及战线过长的苏军莫齐尔兵团,在苏军第十六集团军左侧。在反攻的第一天,5个师波军之中只有1个师报告遇到抵抗,其余4个师在1个骑兵旅的支援下,如入无人之境般向北推进了45公里。

到了黄昏时,波军收复了W?odawa,把苏军第十六集团军的通讯及补给线切断。毕苏斯基本人也对波军的进展感到惊讶。在36小时内,后备军深入了70公里,切断了苏军的攻势,而且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莫齐尔兵团仅有的第57步兵师在首天便战败。波军成功在苏军的方面军之间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并继续向北追击。

8月18日,远在明斯克总部的图哈切夫斯基终于明白苏军已经大败,下令他的残部后撤及重新整编。他意图以收缩战线去阻挡波军攻势及重拾主动,可是前方不是太迟才收到命令就是根本收不到。Gay的第三骑兵军继续向波美拉尼亚前进,不过波兰第五军团已经对它形成威胁,而且波军最终把苏军逐退并展开追击。苏军第十六集团军在Bia?ystok被切断,大部分人被俘。

在前线中央的苏军陷入一片混乱,有些师仍然向华沙进攻,另一些就撤退、失去联系及陷入恐慌。 苏军总司令在那时根本无法与大部分部队联络,所有计划变得乱七八糟。只有第十五集团军仍然有组织,并尝试遵从图哈切夫斯基的命令,掩护第四集团军撤退。可是第十五集团军在19及20日被击败后,也跟随西北方面军其它部队溃退。图氏终于下令部队向西布格河全面撤退,到8月21日,所有经组织的抵抗不再存在,到了8月31日,苏军西南方面军也全面溃退。

苏军约有15,000人阵亡、500人失踪、10,000人受伤及65,000人被俘,而波军约有4,500人阵亡、22,000人受伤及10,000人失踪。约有25,000至30,000苏军逃入德国的东普鲁士,被短暂扣留,然后获准携带武器及其它装备离境。波军掳获231门炮及1,023挺机关枪。

南部的红军也溃退,布琼尼的骑兵在8月31日的Komarów战役被击败,到10月中,波军进至Tarnopol-Dubno-明斯克-Drisa之线。

波军分为3个战线(北、中、南)、7个军团,共32个师。

《浴血华沙》这部**相信很多喜欢看战争大片的小伙伴们都应该看过了,这部**主要描述的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华沙起义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在这部**当中,我们的男主在河边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苏联军队的坦克在河对岸了,但是最终结局还是以华沙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终。那么为何苏联军队见死不救呢?起义为何会失败?

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一次重要战役,是当时波兰地下反抗军反抗德国占领军所发起的一次战役。这场著名的战役发生于1944年8月1日,波兰的地下反抗军的目的就是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之前,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将华沙解放,以此来免受苏联的控制(毕竟波兰跟俄国人也是世仇了)。

当时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波兰地下抵抗军队拥有50000多名士兵,他们使用了游击战术来对华沙城内的25000多名德国士兵进行打击。整个华沙起义持续了63天,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兰起义军最终以起义失败而告终。在这次起义的过程中,波兰起义军的士兵阵亡了大约有18000多人,超过25万的华沙平民因为这次起义而死亡,另外有大约25000人受伤。在德军方面,大约17000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

说起华沙起义,可能很多小伙伴们会把华沙起义与华沙犹太人起义搞混,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华沙犹太人起义与华沙起义时完全不相干的两次事件。华沙犹太人起义是在一年前1943年的4月19日爆发的,而且华沙犹太人起义的目的与华沙起义也是不同的,华沙犹太人起义的目的就是宁愿死在华沙里也不愿去集中营,所以便出现了抵抗德国纳粹的情况。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1944年的华沙起义,波兰的地下反抗军一直都没有得到苏联军队的援助与支持。虽说当时苏联红军的部队在1944年的7月29日久已经抵达了维斯瓦河的东岸,但是他们没有向波兰地下反抗军提供任何的帮助。直到华沙起义失败,希特勒下令将整个华沙夷为平地,当整个华沙85%的建筑被摧毁的时候,1945年1月17日苏联军队才将部队开进华沙城区。因为这次华沙起义苏军基本上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在后来很多人都在指责苏联的做法,然而事实上苏联并非没有帮助,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起义军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下下华沙起义失败的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第一点,华沙起义的时候非常突然,起义军根本就没有提前与苏军进行沟通,就连英美方面军也没有进行沟通,这次起义纯粹就是波兰流亡政府的一次不顾大局的冒险行为。在当时,华沙起义军的***对形势的判断就是听说了西边有刺杀希特勒的事件,然而死没死他根本就不知道。再就是他看到了东部地区苏联军队的乘胜追击,第三帝国的毁灭在即,而且在这个时候苏联的军队又在快速的向华沙挺进,同时也号召着波兰人民拿起武器对抗法西斯。而这对于波兰的流亡政府来说,苏联以及***分子才是真正的敌人,因为他们害怕***解放波兰超过了对德国第三帝国的恐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义军将领科莫罗夫斯基等才会选择了贸然发动起义。

第二点就是苏联军队不是没有帮忙,而是根本就没有办法提供支援。因为其本身自己都还在与的军进行交火,自己都与德军打的是热火朝天的,本身自己的弹药也是非常紧缺的,而德军也正式看清了苏军的这一点才会特别放心的去围剿华沙的起义军。然而在当时,苏联仍然是顶着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再尽力进行抢救,波兰的游击队悉数投入了措手不及的起义,伤亡非常惨重。

在白俄罗斯方面的波兰集团军也尝试了强度瓦尔河试图进行增援,结果在德国人的反扑中,六个营被打光了。在英美军方面也在尝试着去帮忙,然而无奈华沙离得实在是太远,只能派出一些飞机投放补给来给予支持。然而事实上,盟军的很多物资都都放到了德国人的阵地上了,反而是苏联的低空强投给了起义军不少的物质支持。

第三点就是,起义军的起义太过于的仓促突然了。刚开始的时候,德军和苏联都没有反应过来,所以导致当时德军一开始被打的措手不及,但是同时苏联肯定也没注意到。等到德军反应过来开始围剿的时候,苏联便开始尝试联系起义军,但是已经迟了。而且在在当时还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在起义爆发前,很多苏联联络员被拒,有的甚至被杀害了或是卖给了德军,而这都是当时起义军占尽了优势,自我感觉良好所造成的,认为德军很快就会被打垮。而这份自信甚至导致了他们都没有去摧毁重要的交通设施,起义者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把自己慢慢的闭上了绝路。而且在当时,科莫罗夫斯基还否定了整个波兰起义的计划,原因是他认为这样会便宜了苏联人,通过历史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当时波兰起义军的那些领导们一个个都是些奇葩而已。

在整个华沙起义当中,不仅苏联军队没有见死不救,反而是尽最大能力提供营救,在英美发面军也在最大限度上提供了帮助,那些在华沙的起义民众也是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了帮助与支持。是可惜的是,起义民众摊上了一堆奇葩领导者,整个华沙起义就用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阐述了什么叫做:“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

其实简单的来说,老毛子其实表现的很积极,只不过老毛子心里想的是,你要打架之前能不能先跟我说一声?光想着制造声势,搞事情,连个招呼都不打,自己就在那瞎搞,目的还是为了跟我抢功劳,结果呢?还没等到我来,就被人家打的哭爹喊娘的,后来还是我来给你擦屁股,找我救你能不能把态度端正下?能不能表现出点诚意来?

本文来自作者[惜菡]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20684.html

(13)
惜菡的头像惜菡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惜菡的头像
    惜菡 2025年08月28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惜菡”

  • 惜菡
    惜菡 2025年08月28日

    本文概览:华沙战役的双方伤亡及历史影响华沙战役,波苏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又称之为维斯瓦河的奇迹,发生时间是在1920年8月13日-1920年8月25日。主要指挥官是图哈切夫斯基、约瑟夫·...

  • 惜菡
    用户082801 2025年08月28日

    文章不错《华沙战役的双方伤亡及历史影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