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景》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荷叶枯败,已经看不到荷花那向上撑举着的“雨伞”了;菊花虽然已经枯萎,但还有耐寒的枝条迎着风霜。您应该记住,一年中景色最美好的时候,正是这橙儿黄、橘子绿的深秋、初冬的时候。

借秋菊、黄橙、绿橘等富有象征意义的初冬景物,抒发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中抓住菊、橙、橘等植物的特征,塑造出不怕寒冷的艺术形象,热情地歌唱深秋、初冬景色的美好和自然界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其中“菊残犹有傲雪枝”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敢于蔑视困难的斗争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1、原文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3、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首二句对仗工整,清丽隽永。后二句独出机,立意深刻。一般说来,一年好景无非春秋,诗人却偏说是初冬,角度新颖。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

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这是夏季和秋季唯一的花朵,并写下了它们的褪色,以衬托橙色的心脏。诗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只是简单地写下了莲花和菊花的枯萎,并将描述的笔触延伸到荷叶和菊花枝上。

百度百科——冬景

《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思是: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原文: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登鹳雀楼

本文来自作者[冷之]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17018.html

(16)
冷之的头像冷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冷之的头像
    冷之 2025年08月24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冷之”

  • 冷之
    冷之 2025年08月24日

    本文概览:这首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荷叶枯败,已经看不到荷花那向上撑举着的“雨伞”了;菊花虽然已经枯萎,但还有耐寒的枝条迎着风霜。您应该记住,一年中景色最美好的时候,正是这橙儿黄、橘子绿...

  • 冷之
    用户082409 2025年08月24日

    文章不错《《冬景》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