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是包拯最得力的帮手,此人心思缜密,心地善良,深受包拯的欣赏和喜欢。但是,就算如此,包拯还是狠下心,要含泪斩杀公孙策。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包拯没杀成,行刑那天万里晴空,但却电闪雷鸣,天意不可违啊。
这个情节发生在老版电视剧《包青天》中,包拯奉命南巡,经过太湖的时候发现一具浮尸,这具浮尸身着官差衣服,由此牵扯出一桩大案和一段父女相认的故事。
包拯和当地的刘巡抚配合调查此事,在调查的过程中,包拯接连不断的遭到了刺客的暗杀,每次都被南侠展昭化解。展昭在和刺客搏斗时,侥幸抢下了刺客手中的手镯,这才发现原来是个女刺客。
随后展昭将手镯交给了包拯和公孙策,公孙策看到后十分震惊,十几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了脑海中。
原来,公孙策当年被人追杀,最后只能带着女儿跳崖,公孙策被包拯所救,但是女儿却下落不明。
所幸的是公孙策给了女儿一只龙凤手镯,将来也能靠手镯相认,而现在这只手镯却在女刺客手中,让公孙策忐忑万分。如果女儿真的是刺客,可能要被杀头。
公孙策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调查此事,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个女刺客真的是自己的女儿,她的名字叫孟如意。
而这时展昭却发现刘巡抚的官服不对劲,衣服上有明显的补丁,补丁位置与那具浮尸的伤口位置一模一样。
展昭用妙计识破了刘巡抚的真面目,原来刘巡抚是混江龙假扮的。这个混江龙是江洋大盗,当初自己的兄弟被包拯杀死,为了报仇,在包拯南巡必经之地伪装成巡抚,和自己的干女儿实施刺杀行动。
混江龙被识破之后,难免有一番打斗,混江龙逃跑,孟如意留下来断后。然而,孟如意不敌展昭,渐渐落入下风,公孙策为了不让孟如意被抓,故意让孟如意劫持自己。
到了没人的地方,父女俩含泪相认。公孙策放走了孟如意,回去向包拯坦白一切,他私放杀人犯,觉得自己有罪,恳请包拯处决自己,包拯将其打入大牢。
其实公孙策的私心我们都知道,与女儿失散十多年,再相逢却是这样的场景,父亲没办法去包庇一个杀人犯,只能一命抵一命。
可孟如意岂不知公孙策的想法呢?父亲没有犯错,却要为自己承担后果。她主动去衙门自首,请求包拯放过公孙策,并在包拯面前自刎谢罪。
其实包拯并不是一个不通情理之人,只是公孙策认为自己知法犯法,问心有愧,一心求死罢了,包拯只能“挥泪斩公孙”。
在行刑那天,万里晴空,却电闪雷鸣,闪电击飞了刽子手的铡刀,真的是天意不可违啊。好在最后展昭拿着圣旨过来了,公孙策免于一死。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公孙策不再固执求死。
包拯含泪斩公孙策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一提包拯的大名,世人就会想到清廉和公正这样的字眼。包拯为人正直、嫉恶如仇、铁面无私,再加皮肤是黑色的,有“包青天”的美誉。
包拯断案如神,扶持正义,为民申冤,还不离两个得力帮手。一位是武功超群的展昭一位是公孙策,如果说展昭是包拯的私人保镖兼得力保镖,那么公孙策就是包拯的军事顾问。
公孙策有三大特长:一是博学多才,二是医术高明,三是足智多谋,有“再世诸葛”的雅称。当然,公孙策虽然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赴入仕途后屡屡碰壁,最后幸运地遇到了伯乐包拯。包拯对他器重有加,封其为开封府六品主簿,视他和展昭为左膀右臂。
据悉,宋仁宗时陈州遇到了旱灾,而当地官员却私吞赈灾银两,皇帝听闻后很是愤怒,命包拯前去调查整治,并给了他特权——“御札三道”。
这次“御札三道”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包拯便找公孙策商量怎么办?公孙策头脑一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建议把“御札三道”具体落实在刑法上,可变成“御铡三刀”。随及,公孙策赶紧画了龙、虎、狗三幅铡刀的画,拿给包拯看。包拯一看大喜过望,于是呈给宋仁宗。宋仁宗认为他很有见的,对惩治罪犯是有良好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便豪爽的批准了。
这三把铡刀可与尚方宝剑相媲美,拥有可先斩后奏的大权。龙头铡可斩皇亲国戚、公孙王侯;虎头铡可斩贪官污吏,佞臣奸臣;狗头铡可斩恶霸无赖,违法平民。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公孙策完成了独一无二的发明,但他最后也死在了这铡刀下面!
那么,包青天对公孙策器重有加,又为何要挥泪斩公孙策呢?原因很简单——公孙策知法犯法。
他犯了什么法呢?这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原来,一次包拯南巡时,无意中发现太湖面上出现多具浮尸,便马上前去调查。结果太湖水贼贼首江龙怕他们的罪刑败露,便做出惊人之举,派遣自己的养女江忆引开展昭,自己带人蒙面行刺包拯。
结果武功超群的展昭迅速击退了江忆,并夺得了她所携的一枚手镯后返回,正好营救了刺杀包拯的江龙等贼寇。
后来,展昭献出了贼寇的“脏物”——江忆的手镯。一旁的公孙策一看,顿时大惊失色,这手镯“似曾相识”啊。
原来,十五年前,公孙策还没有发迹时,他的妻子被知府衙内看中,结果妻子受辱后选择上吊自尽。公孙策为妻子鸣冤,反遭奸臣诬陷入狱,幸得仆人相救,但却被衙役所追赶。公孙策带着女儿逃到山崖上,眼看衙役越追越近,公孙策心一横,抱着女儿跳下了山崖。
包拯为何泪斩公孙策?
包拯又叫做包青天,相信大家在《包青天》、《少年包青天》等一系列电视剧的影响下都对包大人很熟悉了。包拯,字希仁,是北宋有名的大臣,他为人正直果敢,又廉洁奉公,查案仔细,绝不冤枉无辜的人,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后人也将他称为?包青天?。正因为包拯一直以来?不爱乌纱爱百姓?,兢兢业业为百姓和人民付出,才受到了百姓广泛的好评。自从北宋以来,有关包拯的小说、话本就一直流传于世,到了如今,相关的电视剧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他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他的为人似乎有些刻板而不通人情,但这一点正好将他于与其他的贪官污吏分别开来,使他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
公孙策则是小说演义《三侠五义》中一个编造出来的人物,他是包青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和展昭齐名。他与展昭,一个主文,一个尚武,在包拯探案过程中给了包拯极大的帮助。公孙策作为开封府的主簿师爷,一直以来起到的是为包大人出谋划策的作用。公孙策可谓是风流倜傥,又聪明睿智,可以说举世难寻第二个像公孙策这般优秀的人了。公孙策不仅才貌双全,文识渊博,而且精通医术,活脱脱一个在世?诸葛?。
那么包拯又为何要泪斩公孙策呢?实际上,在电视剧和小说演义《三侠五义》中都没有提及公孙策的死讯,公孙策并没有真正死去,而包拯泪斩公孙策也不是包拯想要杀掉公孙策,而是公孙策自己寻死。
当时包拯正在南巡太湖,不料多次冒出来一个刺客想要去刺杀他,这个人正是混江龙。混江龙多年以前收养了一个养女叫做孟如忆,孟如忆为了报答对养父混江龙的恩情,一直想方设法地帮助混江龙,随着探案的不断推进,公孙策对混江龙和孟如忆的了解也是越来越深。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孙策发现孟如忆的手腕上带着一个熟悉的手镯,这个手镯正是他送给多年前失散的女儿的。当年公孙策在逃脱他人暗杀时,将一对手镯一分为二,一只由自己保存,另一只则交给了他的女儿。两人一起跳崖后,他被包拯救了起来,但他的女儿却从此不知所踪。由此,公孙策知道了孟如忆的真实身份。法理与亲情,在公孙策心中争吵、打架,公孙策心中的天平也是左右难平,他实在不知道应当如何抉择了。
亲情最终还是战胜了公孙策心中的法理,他将孟如忆放走了,他要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于是公孙策为孟如忆担下了所有的罪责。公孙策心中的愧疚让他坚决地要求包拯处斩自己,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罪过。在行刑过程中,展昭带着圣旨快马加鞭而来,传皇帝手谕,免去了公孙策的死罪。公孙策是幸运的,在即将行刑时,刽子手已经高高举起了刀,突然一道惊天巨雷劈在了刽子手的手上,刀向一旁滚落了,这才保住了公孙策的性命。行刑过程中的晴天霹雳让公孙策相信一切都是天意,此后也不再苦苦求死。
公孙策的性命保住了,包拯的左膀右臂也保住了,之后公孙策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包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使得包拯廉洁为公,刚正不阿的形象更加的丰满,也正是这本名著完善了开封四勇士、公孙策等人的来历,使这些形象鲜活起来,并把包拯的为国为民除暴安良的形象推向了高潮。
本文来自作者[仲孙朝曦]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1075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仲孙朝曦”
本文概览:公孙策是包拯最得力的帮手,此人心思缜密,心地善良,深受包拯的欣赏和喜欢。但是,就算如此,包拯还是狠下心,要含泪斩杀公孙策。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包拯没杀成,行刑那天万里晴空,...
文章不错《公孙策怎么被包拯斩了》内容很有帮助